確定特定場景下通風管道的尺寸規格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,包括通風需求、空間限制、氣流特性等。以下是詳細的確定步驟和關鍵要點:
明確通風系統的基礎參數
風量(Q)計算
風量是通風管道設計的核心參數,單位為立方米 / 小時(m3/h)。
計算方法:
根據場景用途確定單位面積或單位人數的風量標準(如住宅通風按 30~50 m3/(人?h),工業車間按有害物散發量計算)。
例:辦公室面積 100㎡,層高 3m,人均面積 5㎡,按 40 m3/(人?h) 計算,總風量為(100/5)×40 = 800 m3/h。
風速(v)選擇
風速影響管道阻力和噪音,需根據場景類型選擇合理范圍:
民用建筑:主管風速 6~12 m/s,支管 4~8 m/s(避免噪音過大)。
工業系統:主管 10~15 m/s,支管 8~12 m/s(考慮效率優先)。
結合安裝場景調整尺寸
空間限制
吊頂高度、墻體厚度等會限制管道尺寸,例如吊頂內管道需優先采用扁矩形(如 600mm×150mm),避免影響層高。
需與建筑結構(梁、柱)協調,必要時調整路由或采用變徑管。
噪音控制
風速過高會導致噪音增大,住宅、醫院等場景建議將支管風速控制在 6 m/s 以下,或采用消音器、軟連接等措施。
材料與保溫
金屬管道(鍍鋅鋼板)壁厚一般 0.5~1.2mm,塑料管道需考慮強度;保溫層厚度根據節能要求確定(如防結露時厚 20~30mm)。
五、參考行業標準與規范
國內規范:
《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》(GB 50243)規定了管徑標準與安裝要求。
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》(GB 50736)提供風量、風速設計參數。
七、注意事項
管徑標準化:避免非標準尺寸,優先選用 GB/T 13484 或 ISO 65 duct 系列規格。
系統平衡:多支管系統需通過閥門調節流量,確保各區域風量均勻。
軟件輔助:使用 CAD、Revit 或專業通風設計軟件(如 TAS、HAP)進行三維建模與阻力計算,提高精度。
通過以上步驟,可系統地確定通風管道的尺寸規格,同時兼顧功能性、經濟性與安裝可行性。
咨詢電話